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能力提升年】“三治”护矫促蜕变 法治帮教助归途
时间:2023-03-2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为提升涉罪未成年人监管教育,助力矫治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近年来,无为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全面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路径,以“三治”为举措,切实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

“治身”:依法监督、加强教育、保护权益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其自身特殊情况,需要避免“交叉感染”,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既要给予身份保护、档案保密,注重隐私保护;更要通过教育感化、组织学习、参加公益,充分认识到自身犯下的错误,培养其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使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度过矫正期。

近日,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工作室内,无为市人民检察院的未检检察官参加了2名涉罪未成年人的“入矫”宣告仪式,通过宣读《入矫宣告书》,宣告日常矫正规定,告知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引导2名涉罪未成年人主动接受教育改造,进一步彰显法律的威严,督促其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未检检察官在日常监督中,通过查阅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档案、执行档案、参与矫正活动、与社区矫正对象及其家长谈心谈话、了解意见等,依法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的交付执行、接受纳管、日常监督、解除终止等活动全面开展监督,以监督促规范,以矫正促保护,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治心”:联合外力、重塑三观、修复人生

“善矫者矫人心”,心理辅导、思想引导是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矫正的重要方法,只有治好“心”,才能重新出发。

16岁的小任因父亲在一次考试失利后对其拳脚相加,叛逆的小任便产生了厌学、逃学的念头,从旷课、逃学到沉迷网络、夜不归宿,为了筹钱上网玩游戏,小任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在2021年9月期间,先后以“拉车门”的方式多次盗窃车内财物,为了便于在更多的“目标”上搜刮财物,小任甚至决定先偷一辆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实施自己的犯罪行为并在辖区内的不同乡镇结伙实施盗窃行为。

针对这些性格叛逆的涉罪未成年人,如果对其帮教不到位,则很可能再次犯罪。如何才能将帮教落到实处,真正挽救这些少年?我院联合司法局通过引入社会力量、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个性化心理矫正”,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性别、性格、罪名、矫正类别等的不同,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方案。

通过专人跟进、释法说理、督促行为,切实将管理规定落到实处;通过谈人生、话未来、转思想,教育他们遵纪守法走正道;通过查“病灶”、解“心结”、治“心病”,积极帮助在矫未成年人排除心理障碍,重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复心理和人格缺陷,修正人生轨迹,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并获得新生。

“治家”:因家施教、教育指导、让爱归位

涉罪未成年人折射出的是家庭教育的缺位、监护职责的不力,只有帮助父母提升监护能力,才能彻底改变孩子今后的人生轨迹,达到“办理一个案件,挽救一个孩子,教育一个家庭”的目标。

比如,涉罪的2名未成年人大山和小文,虽然都是触犯了抢劫罪,但二人的家庭环境差异显著。从犯罪动机来看:大山家境殷实,盗窃系逞强好胜、在同伴中树立“威望”;小文家境朴实,盗窃系爱慕虚荣、好逸恶劳。从家庭教育来看:大山系父母溺爱型、放纵型教育,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无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小文是父母专制型、限制型教育,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从外出去向到结识朋友,都严格控制。

针对在矫未成年人家庭情况差异性,未检检察官因“家”施教、积极引导、督促监护人及其亲属严格履行法定监护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特别是针对涉罪未成年人系侵财类犯罪,从家庭沟通、价值观教育、财富观教育、行为边界划分等方面,对家长进行系统性家庭教育指导。为2名在矫未成年的父母分别制定了个性化的指导方案,从调整沟通方式、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善家庭氛围等方面入手,引导大山的父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重视家庭教育、重视亲子沟通;引导小文的父母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运用正确的方式与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

检察官还通过电话回访、定期家访,对监护人履职情况跟踪落实,督促监护人积极履行监护职责,让爱归位,“用亲情来暖化、用家庭来感化”共同促进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无为市人民检察院将积极探索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新模式,加强“监督力度”、提升“矫正温度”、铺就“阳光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