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文学作品
那一声声吆喝
时间:2015-03-27  作者:吴智珍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一)

  中午,炽热的太阳照着小区,正是午餐时间。家家都在用餐,还没来得及吃饭的人,也正在厨房里忙忙碌碌。一个瘦弱的中年男人挑着担子,操着外地口音,在小区内来回吆喝:“修伞哪,哪家有伞修啊!”没有人应声。只有他寂寥的身影在太阳下来回移动,脸上沁出丝丝汗水。修伞人为什么选在午餐时分吆喝生意?经过一上午的消耗,他的肚子不饿吗?大概他考虑的是两点:第一,只有工薪阶层才有可能需要修雨伞,土豪们不需要;第二,此时此刻,工薪阶层的人们下班在家,如果有伞需要修,就会拿出来。尽管没有生意,但他并不甘心,还在那儿不断地重复吆喝着,声音中透着几分焦虑,希图有人能送伞给他修,我也很希望能有把伞给他修,可是我们家的伞都是好的,不需要修。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修伞人的肩上,阳光底下人影瘦,声声吆喝很寂寥,然而,依旧无人问津。此情此景,不禁令我想起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先生的那一句凄凉的叹息:“现在,还有谁一把雨伞用半生啊!” 

  (二) 

  又是一声吆喝,这回是一个瘦小的老人。“磨剪子铲刀!”老人布满皱褶的脸上同样是沁着汗水,他挑的担子也很沉重,一根长长的木凳,上面的摆着各种磨具。显然老人的生意比修伞的好。毕竟刀和剪子一类的用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变钝,这时就需要打磨,家家如此。老人选择的也是在接近中午时分,因为这时候,家家都在做饭,使用刀具的频率很高,若刀具钝了,就很容易想起,于是顺便拿过来请老人打磨。老人接过来,做得很仔细。收费也很合理。这些老一代的手工业者身上还传承着“敬业”二字。 

  有时,我想,这位老人都已年逾古稀,为什么不在家颐养天年,却还挑着担子栉风沐雨,四处辛苦讨生活,是没有子女吗?还是子女不管他?再说,国家现在有政策规定,对农村的每个老人每年都发一笔低保金,数额虽不大,但一年累计下来也可观,对农村老人来说,很不错的。他是不知道这个政策呢,还是他没有申领呢,抑或是被不良的乡村干部挪用了?我觉得应该把这个政策告诉这位老人。于是,那天,我们家的刀具打磨完毕之后,我对老人说了这件事。老人一听,笑了,他说:“那钱我也领得到!只是我现在还能劳动,趁累得动的时候出来做点事,挣点钱,买包烟抽抽,就很高兴了。再说,每天出来走走,既干了活,又挣了钱,还锻炼了身体,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我一听,也笑了,同时也释然了:是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每听着那一声声悠长的吆喝,看着吆喝人常年栉风沐雨,挑着担子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各个住宅小区,他们的身上挑着的是沉甸甸的生计,吆喝的是身上衣裳口中食,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这些传统的行业已经式微,但他们仍没有放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那一声声悠长的吆喝,也给我们带来些许怀旧的情结。